杨璐 江可

[摘要]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以直播与录播的灵活交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系统集成的颗粒化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存在资源建设遵循“供给思维”忽视“需求思维”、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度较低、资源建设重“堆砌”轻“优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效果大打折扣等问题。基于此,要以“需求思维”为基础强化协同规划,以多媒体数字平台一站式集成线上资源,资源建设从“多多益善”向“重质重优”转变,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支撑与制度体系等。

[关键词]疫情防控;高职院校;线上教学

[作者简介]杨璐(1990- ),女,山东聊城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可(1992- ),女,河南洛阳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重庆  4007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GX-197)和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前语言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CQGJ19B1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3-0099-05

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的打响,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中小学推迟开学,共克时艰。“停课不停学”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教育的强音与主流,线上课堂“硬核”走进师生群体。这场突发的智慧教育方式变革将高职教育推向“线上教学革命”“线上学习革命”的风口浪尖。如果说“疫情防控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一次全面、系统的体检”①,那么高职教育在此次“体检”中展现了其作为“类型”教育而非“层次”教育的改革成果,同时也暴露了高职教育在面对线上教学突发教育诉求时的短板、不足与问题。

一、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现实诉求

以全日制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域,而线上教学是践行“停课不停学”的现实诉求。

(一)线上教学是高职学生生命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一门“人学”,不扎堆不聚集,是疫情防控的硬性要求。疫情期间遵守与践行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不扎堆不聚集,是高职院校践行以人为本思想、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生动案例。面对自带“互联网基因”的“00后”高职学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移动互联网媒介开展线上教学,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嵌入生命教育的内涵,以便捷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规则意识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线上教学是人力资本助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任务。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重点,科技是依靠,人才是关键,高职教育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技能推广的重要作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百万扩招的政策叠加,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期间经济运行增长停滞,但疫情对经济的波动和影响改变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周期与客观规律。无论是疫情期间迅速崛起的“宅经济”,还是疫情后亟待崛起的以迭代型新产品、新服务为代表的“后扬经济”,均需要高职教育人力资本的强势输入与支撑,线上教学成为人力资本助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线上教学是消解高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契机

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效融合,为缓解教育主要矛盾和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思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教育资源获取方式的多元与便捷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疫情防控的突发性使线上教学成为最佳的现实选择,在线教育不受场景和场地的限制,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线下”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方式相对固化、投入成本較高等方面的局限性。从职业教育资源供给而言,疫情虽为突发,线上教学资源却并非仓促制作上线。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职教育资源在我国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间分配的不均衡,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达成。

二、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现状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打造了一个综合维度下师生可自由发挥的个性化教学空间,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空间多维度的方便快捷移动互联学习模式。

(一)教学方式:直播与录播的灵活交替

从线上教学的主要方式而言,高职院校教师主要采用直播、录播的方式。如表1所示,两者在资源准备、播放时间、录制方式、互动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的线上教学方式既可以采用全程直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录播+课程辅导的方式,还可以采取直播与录播灵活交替、多元选择的方式。

(二)教学媒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

移动“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大量普及,社会大众逐步摆脱了固定 PC 的束缚和网络不畅的苦恼,教育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通信与 IT、移动与固网等的技术融合,到文字、图片、图像、声音、视频等不同的介质融合,还是报纸、电视等媒体信息的内容融合”②,线上教学依托的数字媒介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移动客户终端App产品,也有以网页公众号、PC网站为代表的教学平台,还有各层各类的国家级、市级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平台主要以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智慧职教、学银在线、学堂在线为代表。

(三)教学资源:系统集成的颗粒化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线下课程资源不同,基于线上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注意力驻留规律,短小精悍的碎片化、颗粒化教学资源成为线上教学知识点的最佳呈现、编排方式,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也呈现颗粒化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颗粒化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若干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有序重构,具有一定级别的相对完整、稳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存在形式。”③高职教育聚焦“实践”“技能”的教学特点,多要求其线上课程资源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而非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点排布与串联。

三、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停课不停学”的呼声下,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在线上教学实施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

(一)资源建设遵循“供给思维”忽视“需求思维”

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为主要代表的资源集成平台,其资源建设分布在不同专业中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资源建设遵循“供给思维”。生源较多、热度较高、师资力量雄厚的热门专业、骨干专业、强劲专业资源较多,种类多元且较为优质精细,而社会发展需求度不高但目标岗位职业角色必不可少的一些生源较少、尚在起步阶段的小众专业、冷门专业、新兴专业资源较少,远远无法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而在资源内容建设中,教师擅长什么就建设什么成为常态,这在师生间的知识获取途径逐渐趋于对称化的互联网时代,往往出现“对牛弹琴”的窘境。这种“供给思维”模式导致学生的真实需求被稀释,以学生为中心的“需求思维”被忽视。

(二)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度较低

高职院校线上教学依托多元媒介开展,由于高职教育的资源整合与集成度较低,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教学往往需要通过多个不同的平台方能完成。有的课程通过移动客户终端App进行直播,有的通过网页公众号进行直播,有的则通过国家级、市级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进行录播,资源分布的系统性、整合性、集成性不强。对学生而言,需要熟悉、登录、下载多个平台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线上教学的低效,且对互联网的提质增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挑战。

(三)资源建设重“资源堆砌”轻“资源优建”

高职教育目前的线上教学资源分布较广,诸多的线上教学资源并未经过精细的加工、严格的审核与系统的整合。建设者们往往本着“多多益善”的思路盲目建设上传,出现了很多“滥竽充数”的低质量、低相关、粗炮制的“糟粕”,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严重干扰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在高职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企业、院校的双元主体作用,而依然是高职院校在“单打独斗”,常常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此外,一些注重精准实操与复杂场景实践的课程项目难以通过简单的线上教学平台开展,需要依托较为复杂的虚拟仿真技术来进行设计。当前线上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虽然比较多元,但多为文本、PPT格式、动画、视频等,以3D打印、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虚拟仿真项目等媒体呈现形式偏少,且内容的编排方式多以学科知识体系而非实践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为主线,理实知识往往处于互相割裂的状态。

(四)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④,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衡量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核心杠杆。高职教育线上教学由于媒介众多、师生“虚拟”互动、教学方式灵活,对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质量监控往往通过督导、部门、学生“三元”开展,而线上教学的开展使督导与部门监管难度较大,监管往往处于“缺位”。无论是在直播还是录播的教学方式中,线上教学每门课程均带有特定的课程邀请码、直播间号码等“门槛”,督导以往线下随机抽查听课的方式难以在线上落实,监管成效大打折扣。

四、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应对与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提出了挑战,认真总结、反思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的在线教学工作,探究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互联网+教育”“智能+教学”的新形态,方能为疫情后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顶层设计:以“需求思维”为基础强化协同规划

在高职教育线上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与协同规划,将“供给思维”转化为“需求思维”。以“00后”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發育尚未成熟,人格特性的可塑性较强,心理冲突表现明显,思想状态积极、热情、冲动、前卫,热衷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步觉醒,信息渠道多元、内容多元,对喜闻乐见、新奇多元的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感兴趣,高职教育资源的建设规划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面向学生的兴趣点开展建设。同时,线上资源建设还要关注专业调整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强化协同规划,即教育资源建设投入不仅要关注基础雄厚的强势专业、热门专业,还要注重民生领域、公益事业学科的小众专业、冷门专业建设,多看发展前景少看发展现状,多看社会需求度少看专业热门度,资源分配时少点“锦上添花”,多点“雪中送炭”。运用大数据调研、模拟、预测高职教育专业调整的增长点、需求点,通过“预见”专业调整方向预先谋划高职专业的优质资源建设,大力扶持与社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新兴专业资源建设,从顶层设计角度寻求高职教育线上资源的专业平衡点。

(二)媒介集成:以多媒体数字平台一站式集成线上资源

以“智慧教育”为基本发展理念,以多媒体数字平台有效集成分散的线上职教资源,通过规范资源信息分类标准、编码准则、元数据、数据格式等,调动、协调各方面职业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参与整合,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搬运、加工、集成,依托职业教育主题门户一站式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在平台服务模块的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平台如何添加新功能适应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各种子资源库、自建库以及引介的文献、课程资源库如何与平台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⑤。在平台应用功能的设计中,学习者支撑服务是首要与核心功能,应充分了解学生用户群体、社会用户群体和产业市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同时,平台的管理支撑服务、院校支撑服务、产业支撑服务也应在功能设计中予以充分考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资源建设:从“多多益善”向“重质重优”转变

自2010年启动以来,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为代表的高职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当今的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与百万扩招的政策叠加下,迎來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应彻底摒弃“多多益善”的资源堆砌,向“重质重优”的建设方向转变,完善资源的体系设计、结构优化与共享机制设计;应改变高职院校“一头热”的资源开发情况,充分发挥企业、行业、政府在参与资源建设中的多元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资源开发的内生动力;应挖掘与发挥线上实训项目和人工智能AR、VR、3D打印的嵌入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筛选线上实训项目,以人工智能技术开拓线上教学新空间;应完善资源建设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转变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资源建设考核方式,增大资源过程管理、资源更新度、资源应用效果、用户反馈情况等方面指标的考核比重,完善资源建设的过程监督机制。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大量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就业人员的涌现,使“共享员工”成为共享经济时代的流行产物,对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除其就读专业对接的“首岗”职业能力提升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多岗迁移”“能力多岗锻炼”。

(四)质量监控: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支撑与制度体系

健全线上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在技术层面将督导角色“无痕”嵌入,使督导在“点对点”“一对一”地进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时能够以灵活、随机的抽查形式展开。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评价句词进行实时、有效抽取,运用人工智能领域的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进行文本情感分析,使得学生在教学质量测评中的一些真实想法、情感表达等通过大数据筛查反映出来,为海量主观评语的分析提供实现路径。此外,高职院校应逐步健全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充分挖掘线上教学的特色,从线上资源建设、线上教学媒介、线上教学设计、线上教学组织、线上班级管理、线上教学效果等方面科学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且关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与疫情后线下教学之间的嵌入和衔接。

“疫情防控是给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全面‘画像和‘会诊,更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动能。”⑥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轨道上,线上教学依然任重道远。

[注释]

①⑥刘向兵.疫情防控供给高等教育变革新动能[N].中国教育报,2020-03-16(5).

②薛凤云,杨雨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J].新闻世界,2013(2):69.

③王成,王丽萍,季荣,等.信息化教学资源颗粒化建设与思考——以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7(4):294.

④赵应生,钟秉林,洪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2(1):38.

⑤陈小焱.青海省科技信息资源集成利用与辅助决策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206.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线上教学高职院校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医学信息(2019年20期)2019-12-02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10期)2019-07-03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9年2期)2019-06-10“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4期)2017-07-24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求知导刊(2017年10期)2017-06-15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求知导刊(2017年1期)2017-03-2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