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五个等级。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报道,有很多学术杂志由于各类涉及文章质量,结果可靠性,或某些学术不端的原因撤了很多文章。其中很多是来源于中国国内作者的文章,特别是中国医院的临床医生的科研文章。原因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和美国医生在职业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先说美国,美国医学院是属于本科毕业后的职业学院 (professional schools),另外还有商学院和法学院也是如此。在美国医学院毕业后,所有毕业生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医 (resident) 培训才能开始独立行医 (培训时间根据专业有所不同,如普通家庭医生3年,而我所在的骨外科需要5年)。如果更近一步还可以有3年的专科 (fellow) 培训(如骨外科中的脊柱外科,手外科等)。这两个阶段都算是培训阶段,所以医生的收入不高,仅够维持生活。培训完成后的医生们一般会有一部分去私人医院或诊所工作,不会再有什么职称升迁,她/他们的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病治疗。而另一部分会到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工作,她/他们的职称和大学内其他老师一样,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她/他们除了看病治疗,还担负医学院学生教学,住院医和专科医生的培训等任务。她/他们的升迁和学校内其他教授途径相同,但标准不同,具体情况稍后讨论。

 在中国,医学院学生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选取。医学院毕业后也要经过住院医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中国医生在职称上主要有三个级别,住院医师属于初级职称;主治医师属于中级级职称;而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属于高级职称。评上了副主任医师岗位的医生就会有更大的自主权,而且可以开专家门诊,收入也会有所增加。当然评上主任医师可能是每个医生的最终目标。中国医生的职称升迁都有一定的考评标准和要求,例如一定要有科研文章发表和/或者拿到这个国家或省市的科研基金,评主任医师一般要有博士学位等等。然而绝大多数中国的临床医生,在她/他们4年的医学院学习过程中和毕业后住院医的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过正规和完整的做科研的专门培训。所以她/他们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文献阅读,课题开发,实验设计,各种科研实验技术,数据分析,以及论文写作都缺少经验。同时由于临床任务非常多,所以她/他们基本上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能用来专门做科研,特别是实验性的基础科研。因此一方面由于职称升迁必须要有科研成果和基金,而另一方面又没有很好的培训和很少的时间,职业压力和客观条件可能是造成许多临床医生在科研方面投机取巧从而犯错。因此目前有很多人觉得中国临床医生职称评审制度应该改进,医生只要把本职工作,也就是诊病治疗,做好而不需要科研就能够得到升迁。我认为这一建议可以理解,但并不全面。 

什么是科研工作?

 要讨论医生是否需要做科研,我觉得首先要把什么叫科研说清楚。我觉得参与科研可以大体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就是通过阅读别人发表的文章,及其它文献从而了解生物医学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例如最新的疾病机理研究,新药开发,新的疾病诊断治疗手段,和新的医疗器械等等。第二个类别主要是指临床相关的科研工作,包括回顾性 (retrospective) 科研和前瞻性 (prospective) 的科研。所谓回顾性科研就是对通过对以往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总结或者判断某种药物,或某种治疗手段,对其针对的疾病治疗的效果好坏,有什么缺点等。前瞻性的临床科研一般要事先设计某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改进方案,比如新的药物,新的手术方案等;然后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根据这个计划好的方案进行实施;最后在实施一定时间后通过总结和数据分析来将这种新的或改进后的治疗方案和原有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判断新的治疗方案是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还有什么缺点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三个类别的科研主要是讲的是需要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基础医学科研工作。 

当然这三个类别的科研工作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而主要是所花时间的多少不同,或者是针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基础上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难度不同。具体说,第一个类别科研所花的时间比较少,难度不大,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参加科研讲座, 或者课堂培训就可以实现。第二个类别的临床科研所花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临床医生一般掌握所需要的医学知识和研究背景,而且科研工作在医生们的日常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内容。额外的时间一般用于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第三个类别的基础科研所需要的时间最长,而且同时需要正规的科研培训和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大部分的临床医生在她/他们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在她/他们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基础科研方面的正规培训,而且由于临床任务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另外许多医院也没有相应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由于以上这些因素,临床医生从事基础科研难度非常大。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对临床医生职称升迁,特别是高级职称,一般会有基础科研成果的要求,如文章和国家级科研基金。因此客观的讲,这样的评审标准有点强人所难,需要有所调整或改变。 

临床医生如何参与科研工作? 

在明确这三种不同类别的科研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讨论什么样的临床医生需要如何参与科研工作。对于在社区医院或者是一些主要治疗常见疾病的二级医院工作的医生,我觉得她/他们参与第一个类别科研工作就足够了。通过定期课堂培训,有指导的文献阅读,或者参加科研讲座,让她/他们了解最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疾病机制科研进展,针对各类疾病的新药开发,或者是新型医疗器械的进展,从而帮助她/他们提高对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对在国内三甲医院,特别是在针对疑难杂症的专科医院工作的医生,或者是担负医学院学生或医院住院医教学任务的医生,我觉得她/他们有必要参与一些临床方面的科研工作。首先临床科研工作与她/他们的本职工作紧密相关,而且她/他们都经过严格的临床培训,大部分临床科研在工作中就可以完成。所以参与这一类临床科研对医生深入了解疾病机理,从而改进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这些临床研究的结果也都可以发表在很多专业的临床医学杂志上,从而面向全世界分享你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比如这两年的新冠疫情中,有大量的关于新冠致病机理和治疗的科研结果发表,其中许多临床类的研究都是由临床医生完成的,对新冠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对那些专攻疑难杂症或者是罕见病的临床医生来讲,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基础科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做基础科研可以有各种参与方式。如果某些医生自己有过一定的基础科研训练,她/他们可以独立成立科研团队从事和她/他们专业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因为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他们的研究会更接近临床治疗,所以是一般专门从事基础科研的研究者所无法完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和做基础科研的科学家进行合作,由医生们提出与疾病治疗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具体问题,而由掌握基础科研技术的专家学者带领她/他们的科研团队进行研究。 

比如在我工作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骨外科系,2005年把我招进系里的当时的系副主任,Dr. Thomas Brushart, 就是我们系里唯一一个既从事基础科研也从事临床手术的医生。他的手术专项是手外科,做很多胳膊或手部损伤后的骨组织的外科手术治疗。因为一般在骨损伤的同时也包括神经纤维的断裂,从而导致感觉或运动功能的丧失,所以他也做很多外周神经损伤后的手术修复。因此他的基础科研方向就是关于外周神经损伤后如何促进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而我们系其他的绝大多数的骨外科医生主要是从事临床方面的科研。她/他们也都在住院医或专科培训医生的帮助下做了很多高质量的科研,很多结果写成文章发表 在了高水平的科研杂志上。同时她/他们也和我们系一些做基础科研的教授进行合作,开发针对对某些骨科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 

 美国医学院临床教授职称晋升 

由于从未在国内工作过,所以我对国内医院医生职称升迁的情况大都是道听途说。因此这里仅以我现在工作的美国医学院的情况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所有的临床教授和做基础科研的教授都是在同一个评审委员会里面进行评审。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有一个专门的晋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既有副教授,也有正教授。同样,从副教授到终身正教授有另外一个专门的晋升评审委员会,所有的委员都必须是正教授。虽然基础科研教授和临床教授都在同一个评审委员会评审,针对她/他们的评审标准是不同的。比如对像我这种做基础科研的教授,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发表的文章,你在领域内的学术地位,以及你所拿到的科研经费。具体来说就是你到底发表了多少文章,你的引用因子,现在就依照谷歌学术网站上的h index;另一个就是你到底拿到了多少科研经费;你的学术地位会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评审。晋升评审委员会一般会向全世界你所在领域内的专家,包括你认识的或者你不认识的,去信征求他们给你写的推荐信。在所有评审材料完整后,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通过讨论和投票来决定是否你有资格晋升。

 对于做临床的教授,针对她/他们的评审标准也包括发表的科研文章,既可以是临床研究,也可以是基础研究(各个临床专业会有很大差别)。但对科研经费的要求并非必需,尤其是各类外科手术专业。晋升评审委员会更加偏重对临床水平的考量,比如你有没有发明过新型独特的治疗手段,有没有参与新药开发中的临床实验,有没有被别的医院邀请去做专家会诊,是否是治疗某一类疑难杂症的知名专家,有没有在某些医疗的学术机构担担任领导职务,等等。在这样的标准下,临床教授的职称升迁并不一定需要做基础科研,但是还是需要显示他们临床水平的临床科研成果。 

总而言之,我认为临床医生需要参与科研,但参与的时间和科研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作为临床医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增进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