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动物,给人治病的医学不应该只是生物科学,而应有社会性和人文性。”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原卫生厅副厅长耿庆山29日在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会上指出,医生不能仅盯着医学技术,而要拿起“人文听诊器”,研究患者的需求,“要是心里有患者,你的举手投足都是在沟通”。
医患矛盾频发,究其原因,除了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期望值高和职业医闹参与等患方原因外,医方原因也不少,比如沟通不够、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完善等。
羊城晚报连续几个月来推出的“寻找感人医患故事”系列报道,感动了很多人,不少读者主动给本报写信和打电话,畅谈促进医患和谐的想法和建议。对此耿庆山说,通过沟通建立互信,最终才能达到和谐。
医护自发报名 招生超出计划
从去年开始,作为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委的耿庆山着手在广东推动医患沟通技能与医生自我成长培训,已得到广州地区多家医院积极响应,不少医生、护士和医院工作人员自发报名。“这是今年的第一届,这次培训原本计划招100人,结果有130人报名”。
据了解,正在开展的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师资主要来自省人民医院和省精神卫生中心,还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济大学等机构的老师担任老师,培训内容则涉及各种情况下的沟通技巧、特殊病患的关系处理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训练等方式,着力提升医务人员的自身技能。
“目前这种培训模式还在摸索和尝试,等成熟后要在全省推开。”耿庆山说,以后将组织师资团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巡回培训,帮助各层级医院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能,缓和医患关系,重构医患信任。
保证医疗质量 医院应该限号
“医患沟通不够是很多恶性医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耿庆山分析称,在深圳“缝肛门”事件中,助产士发现产妇有痔疮,就帮其做了缝合,但由于事先没沟通,产生了误会,患者家属还曾认为是红包送得不够,事后患者告医院时的理由是助产士超范围非法执业。
耿庆山说,在培训过程中,他曾安排医生模拟现场与患者沟通,发现医生讲得头头是道,“可惜在现实中他们却没做到”。
为何做不到?很多医生回答是“太忙”。很多医生一上午看100个病人,不喝水不上厕所平均也就2.4分钟看一个,上午出诊要看到下午两点,下午则要看到晚上八点“这样还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痢�
耿庆山说,卫生行政部门应出台规定,给不同科室和不同级别医生划出限号标准,“医院限号也能倒逼分级诊疗,促进患者小病向基层卫生机构分流”。
除了医学标准 更需人文标准
如何重建医患互信?耿庆山举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例子,这是一家民营医院,“要说治疗技术肯定不算最强的,但全国乃至海外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耿庆山指出,他调研后发现,该院除了重视医学技术,还提出了“人文抗癌”,注重给患者心理抚慰,很多患者直言“死也愿意死在这里”。
“钟南山院士认为,医患沟通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医生能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耿庆山说,医生和医院不应一味追求医学设备的先进、医疗技术的提升,而应去关注患者的需求,并设法提升服务质量。
耿庆山说,现在三级医院评审强调的都是医学标准,而很少有人文标准;这种导向导致医院都在拼技术、拼设备,很少研究患者需求,“医生要拿起‘人文听诊器’,心里时刻装着患者,关注患者需求,并设法满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