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四局承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工程(二标段)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大学城,预制率36.09%,装配率66%。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项目,2019年荣获鲁班奖等荣誉。同时,该项目也是唯一一个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建筑工程项目,并举办了2018年全国大会建筑观摩交流会。其预制技术已成为深圳预制构件施工的蓝图,为深圳预制构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行业基准。

深化技术应用,促进装配式建筑管理升级

本工程综合运用BIM专业深化设计技术、PC构件生产安装技术、BIM与施工一体化管理技术、各专业贯通施工技术。工厂依托装配式施工技术,生产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部分采用BIM建模,采用PC构件制作安装技术,配合各专业的贯通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墙面的平整度,达到了不抹灰的效果。

该项目还利用BIM技术建立高空作业、火灾、触电等三维场景,使BIM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城乡建设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住房建设项目。

创新技术应用,赋予装配式建筑“生命”

在装配施工过程中,本工程采用了RFID技术。首先,在生产车间的建筑构件中植入RFID芯片,包括生产、验收、交付、进场、吊装、构件质量等信息,并在每个构件上粘贴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者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件的相关信息。建筑就像一个生命体,参与者可以见证“它”的不断成长。

项目还建立了RFID人员管理系统,通过在安全帽中安置RFID标签、施工现场大门及楼栋主要通道装置RFID阅读器,实现整个施工现场总人数以及楼栋人数的统计,便于工效分析和劳务实名制管理。

强化措施保障,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

该项目通过铝合金模板施工措施、轻质隔墙板施工措施、定型化安全防护措施、集成式外爬架施工保证措施、水电安装一次性预埋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措施、临时设施集成化措施、信息化智慧建造平台,八项保障措施并行,并执行到位,确保了各项工程质量,达到节约工期、提质增效的目的。

校园内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并将水用于园区绿化浇洒和道路冲洗;园区垂直绿化设置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用水量小;屋面设置集中热水供应,采用太阳能加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制备热水。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上,项目“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把控,及时纠偏”,工程使用的面材、块材、水电管线运用BIM、CAD三维建模及3DMAX渲染技术,达到预先排版,避免材料浪费。

建筑墙体免抹灰施工,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有效的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施工,减少了湿作业和环境污染。

以上内容就是“中建携手哈工大深化技术运用,助力装配式建筑管理升级”,更多装配式新发展新资讯,欢迎继续关注装配式建筑行业频道!点击下方免费下载,获取装配式精华考点/课程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