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顾一下几起典型事故:
事故一: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车库,注意看所有的柱子是超一个方向倒塌,并且柱头是齐刷刷的落下来的。事故二:中山古镇事故,注意看柱头有断裂,而且是典型掰向一个方向,有些柱子柱头都弯了。(目前网上搜到的图片不多,无法全方位近距离展示)
事故三:济南事故,标准的倒锥形破坏,整个破坏形式符合力学假定,完美呈现了超载造成的成冲切破坏。
三起事故,事故一、二性质基本一样,典型的不平衡弯矩导致的剪切破坏。事故三属于均布荷载超载导致的冲切破坏。
事故一、二如不汲取教训,以后还将发生N多这样的事故,单纯一味的把柱帽做厚也不能完全消除隐患,同样可能因柱承受不住较大的弯矩而因引发倒塌事故。
在此仅以常规设计的空心楼盖和常规设计的实心板无梁楼盖做对比:经过对比,常规空心楼盖是实心楼盖刚度的2.25倍,相应的挠度裂缝也是按比例减小的。 经同等不平衡加载条件下分析,实心楼盖下柱顶弯矩为空心楼盖下柱顶弯矩的1.7倍左右,具体分析内容过多不再此一一阐述。
实心大板无梁楼盖理论上没有问题,问题是算的太精细了,对设计师水平要求过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要充分考虑各种工况,特别是不平衡弯矩,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大车荷载的不平衡,还有景观设计时的恣意微地形设计等等,超出设计师要求的范畴。同时对施工要求也是极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加载,方可确保安全,这是多高的难度。作为一项工程技术,太过精细就有纸上谈兵的嫌疑。无情的事故也在啪啪的打脸。
由此不禁让我想到了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从实验室直接走向了工地,没有任何充分验证也没有国内外成熟的实例就如火如荼的大面积推广了。套筒灌浆技术在实验室据说表现很完美,在实际工程中却一塌糊涂,以目前工地上的普通民工作业,根本无法保证质量。
无梁楼盖是经济利益在驱使导致推广迅速,而装配式建筑则是国家政策推广,无论哪种情况实际工程都在大量采用,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谨慎的处理,一点建议:
1,针对无梁楼盖,尽可能采用空心楼盖体系,非要采用实心大板体系时,至少要保证设置足够的拉梁。
2,装配式建筑设计时,竖向构件尽量现浇,预制竖向构件的布置满足最低装配率要求即可。同时预制竖向构件一定要布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