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秦皇故里,天嘉福地。
十月的礼县,美景遮不住,宾朋盈门来。在新城区,新建的学校、医院、住宅小区鳞次栉比,勾勒出灵动的城市天际线;在旧城区,花团锦簇的宽阔街道、人头攒动的休闲广场,构成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近年来,礼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坚持大手笔谋划、市场化运作、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加快城市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品位日益凸显,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科学化定位,确立城市发展全新理念
在礼县新建的秦人广场,展板上四幅县城全貌对比图,诉说着1975年以来整个城市的建设变迁。
资料显示,礼县县城最初进行总体规划是在1986年,当时的规划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先后在1999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编,城市区域面积扩大到10.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容量达到12万人。
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愈来愈烈的今天,该怎样来重构礼县这座城市,成为决策者首先考虑的问题。从2.5到10.2,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转型。礼县的城建模式正朝着从大开大阖向精雕细琢提升的方向迈进。
当地人都还记得,昔日的礼县,面积狭小、街道脏乱、楼房破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根本找不到休闲娱乐的去处,甚至生了病要舍近求远外出就医。而时过境迁,如今一幅靓丽的城市新景已然铺陈在兰仓大地。
近年来,礼县县委、政府注重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定位城市建设,创新“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城市规划理念,立足独特的先秦、三国文化和地域特色及发展趋势,围绕构建“一城十二镇十六乡”的总体思路,科学统筹“三山两水”(西山、南山、赤土山、西汉水、燕子河)、突出“一城六区”(县城、老城区、新城区、北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实施“东扩西进、南移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以文化特色引领城市发展,力争用5到10年,把礼县建成陇上山水园林文化宜居城市。
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形象布局
茶余饭后,漫步在流光溢彩的秦汉大道、西汉水风情线,古长城烽火台式护栏、二十四孝石雕、先秦六国景观等景物,让人仿佛坠入了古昔里马蹄声声、木车驶过的境界里。你突然感到历史并不遥远,以至眼前吹过的一阵风,也忍不住怀疑这风沾染着先秦的余味。
礼县坚持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在建筑风格上依据秦汉风格来设计,对主要建筑进行特色化改造,在命名上突出秦汉文化,赋予城市建筑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元素,打造了一批城市文化建筑群和彰显秦汉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和秦人广场为中心,以西汉水风情线为辐射,以赤土山公园和秦汉大道为延伸,集中体现秦汉风格的城市布局,以文化的高品位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现在的礼县城,既充溢着悠久历史的底蕴,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气息。
在城市规划中,礼县还成立了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委员会,聘请四位知名老师担任城市规划建设顾问,投入资金1900万元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和东城区、新城区、南城区等功能区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及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完善了城区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公共设施专业规划,明晰了功能区发展定位,实现了29乡镇总规全覆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同时,礼县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城市建设,充分体现规划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力,真正发挥了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
市场化经营,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每一部规划,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每一张蓝图,凝结着城建决策者的聪明才智。
资金、土地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建设必须破解的重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礼县盘活思路、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运作方式,多元化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坚持政府统征,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加强城镇土地统征储备,成立了礼县土地统征储备中心,建立了政府收购储备和经营开发土地机制。
据了解,2008年以来,礼县累计统征储备供应土地3432.3亩,清理国有资产土地161亩,其中用于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土地1376亩,占已供应土地2054亩的67%。同时,全县共整理各类土地2.7万亩,实现了占补平衡。
2008年以来,礼县已累计投入资金58.5亿元,其中项目资金17.85亿元,招商引资33.65亿元,财政自筹7亿元,民间资金已占到58%以上;实施城建项目216项,其中保障性住房和房地产开发25项,基础设施建设84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91项,小城镇建设16项,为城市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高质量建设,推进城市建设共建共享
礼县县城四周低山盘曲,山环水绕,蜿蜒的西汉水、燕子河横穿城区,自然界让礼县天生有了美丽的底蕴,高山、河流、平地钟毓一处,在沟壑纵横的陇南全境是难觅的佳境。礼县决定,城市建设要和山水对话,大做山的文章,突出水的特色,彰显人文底蕴。
礼县始终坚持“城市建设共建共享”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全面实施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东城区开发、南城区拓展工程,加快城市体质扩容。
会展中心、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及秦人广场、西汉水风情线、县医院、实验中学、黄金大厦及广场等重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建成,高标准搭建了城市发展总体框架。
大力实施以秦汉大道、东新南北路、西汉水大桥和滨河路为骨架的“五横四纵两环”的城市路网建设,城区排水工程建设,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城市供水率和燃气率分别达92.5%和38.6%,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3.67平方米,公共服务能力日臻提高。
建成保障性住房五期990套5.7万平方米,开发住宅小区12处4464套52.3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城镇居民住房难题。
坚持抓大不放小,改造小巷道112条36000米,修建水冲式公厕28座。
加快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建成赤土山公园、迎宾公园、东城公园、新城公园和行政广场、秦人广场、黄金广场、赤土山入口广场等一批群众休闲场所,城区绿化覆盖率达14.96%,绿地率达14.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83平方米,建成了点、线、面交相辉映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城市日益美化,品位不断提升……
精细化管理,维护保障城市建设成果
现在,每天从早到晚,滨河路、公园、广场上欢声笑语、歌声飞扬,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人们也会自觉保护环境。
在新城公园,记者看到,这里清洁整齐、设施完好。礼县爱卫办工作人员介绍,不断加大市容环卫及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力度,是礼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之一。
管理的智慧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成果能否得以保持,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水平。近年来,礼县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成三台合一的指挥中心,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政执法局、园林局等城市管理专职机构,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动网格化管理。
同时,树立“城管无小事”的理念,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坚持完善设施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行政执法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整治与疏导相结合,依法推进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有力地保障和维护了城市建设成果。
如今的礼县,大街小巷积淀着朴实、厚重的人文历史,市井巷陌蜕变成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重要的是,区别于其他城市,屹立在礼县的大堡子山,那是一枚印章;穿城而过的西汉水,那是一盒印泥。先秦文化的大印就放置在礼县,这里是先秦文化魂魄的所在地,今天的礼县正朝着山水园林、文化宜居之城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