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自己成全自己

在电脑里不知怎么就进到以前一位豆友发给我的亦舒小说集里了。文集很齐,心念一动,想到不久前A跟我提及的《我的前半生》,很快找出这本书来。

看的夜里一点,鼠标定在没有“下一章”提示的空格处,头里除了熬夜的混沌居然没有任何思绪,雁渡寒潭,风过疏竹般没有一星半点儿的痕迹可觅。

早上骑着自行车麻木地跟随在上班大军里,重复在那条被我分段攻克的漫长路程时,我开始在脑海搜索这部小说,回忆里面的情节。

A跟我提到这书时说那时她刚离婚,带着儿子茫然无措之际遇上了这本书。那么说,这本书给了她一些启发与鼓励咯?

子君,一个在婚姻的蜜糖里泡着的家庭主妇,其实,称家庭主妇并不合适,家庭主妇在家要做很多事情,就好比日本的家庭主妇,那也是一种职业,对于这行需要做些什么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要求的。而子君,只是一个享受舒适生活的太太而已。不知道香港的一个西医太太竟能过得如此锦衣玉食。当身边的人都在为五斗米折腰时,她在“我为老公生儿育女的”的想法里养尊处优地过着她理直气壮的井中蛙生活,且不知柴米油盐为何物。

突然间,一切的理所应当在一个离婚的事实面前土崩瓦解。原来靠着别人生活的日子不过是海市蜃楼,没有应具备的条件就看不到的幻影。

A说,我曾经也是个文艺女青年来着,就因为他说不喜欢我沉浸在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学作品里,于是我放弃了读书。只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不再有“A”这个人的存在。我想起离婚那年夏天,A为装修新房跑得呕心沥血,装修的庞大开支压缩了她几乎所有生活开支。每天几片饼干充饥,一条蓝格布裙守在衣架下等着穿了一夏。而在新房一切就绪之时,那个男人让她的天瞬间垮塌下来,只因他爱上了一个有风情的女人,而不是她这个干涩消瘦毫无吸引力的女人。原来每个人都在用人生写着容易被文字复制的小说。

A的泪噙在眼里,那会儿真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还要告诉孩子,不要恨爸爸;曾经由于那个男人不按时交房贷,A一家差点被赶出来。是不是离婚会让女人变得真正独立而勇敢,A现在比以前过得滋润与精彩。男人大多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觉得原来发妻才是世上对自己真情的人。以前听过一个男人结了三次婚,结果他出事的时候最后一任老婆看不见人花花,倒是前两任老婆到处为他奔走,筹钱的筹钱,找关系的找关系,这才让他的牢狱生活没有那么漫长,不至于老死铁窗之中。很多被帮助的男人大多都是被自己遗弃却变得坚强而宽容的女人。

人都不满足,都有自己的欲望,谁能依靠着谁一辈子活下去|?谁不是在找一个依赖的肩膀或是怀抱。“我让你依靠,让你靠,没什么大不了。”这只会是情人追逐阶段,或者新婚燕尔之际。这社会,谁不累呀?就像子君崇拜着唐晶,而唐晶向往着张敏仪,却听得张敏仪小姐说“唉。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万念俱灰。”这世道,混着江湖谁不累啊。每人都承受着自己的生活,咀嚼着属于自己所有的酸甜苦辣,满腹委屈,谁都不觉得自己有好运降临。谁都觉得自己活得象别人脚底的地毯。

其实每个人的苦都是盲人摸象。

没有苦的对比怎么会知道甜是怎样的,而靠着自己咂摸的日子才有味道,人也会因此而生动起来。不同的生活色彩由于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出不同的应对方式被赋予不同的岁月标识。生活是我们自己演的,不是为人演的,也不是被人演的。为什么我们同龄而在别人眼里你是中年妇女而我依旧是魅力四射被模糊了实际年龄的小女人。气质是面对生活种种考验在岁月里的自我沉淀。你的局限,你的狭隘,你的自我封闭注定你在临近40岁已是百分百的中年妇女,而你对面的这个女人,虽是青春不再,举手投足间自有一份淡定与从容,不由得男人不侧目。

很多次想起《被遗弃的松隆子的一生》。最终那个肥胖,丑陋的垃圾婆怎么可以跟以前那个娇俏可人的小女人相提并论?她一步步地沉沦,只因她对生活每次真诚地投入却换得累累伤痕。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当一个女人妥协于岁月时,便是与“美丽”分手的时候。

子君在离婚后几次遇到前夫由衷地称赞她的美,她的活泼,她的魅力。夫妻间时间久了真的是“审美疲劳”,关系犹如“左手摸右手”。多少夫妻熬不住七年之痒,劳燕分飞。而结局是在所有的新开始的数年后不过又是一个被重复的轮回。时光流逝间不由得人要怀旧,毕竟最开始的那个伴侣是你所有青春的历史,是你魂牵梦萦的好年华的见证,是彼此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牵得最紧的一双手。对方的好终于又在失去时重新被隆重地供奉起来,而相守已是昨日黄花。好马不吃回头草,再值得惦念也没有了往昔的情怀,人不可能同时踩进同一条河流,更何况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的人心呢。

女人一定不要失去自我,一定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且不论事业大小,至少要让自己与时俱进。原来公司里有个外号叫“富婆”的,我们都觉得她上什么班啊,每天上个班打的费都比工资高,还不说日日中午都要购物消遣。其实富婆自己明白,真的靠着老公时,自己就不是这个状态了,好歹自己还被公司需要着。能被需要,有时是人活得有意义的一大动力。

写了一大篇,发现很杂乱,全是些散漫的思绪。而实际也就想说明两点:女人一定要靠自己,靠男人是靠不住的。女人的魅力源于自己对经历的独特思考判断与解决。用睿智的思想让自己发光而不是用臃肿的身材妥协于无法逆转的时光。

张曼玉坎坷的情路可说是历经了无数个前半生,但她说“人有三条命,你为什么只独活一次?”不是要求人人都做张曼玉,与其留有遗憾,不如趁有心有力的时候,赶紧再活一场。我们每一个女人其实都具备做一个成熟优雅女人的所有元素,但这些需要靠自己来成全。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2):亦舒《我的前半生》——女人的工作问题

一直十分喜欢亦舒的小说。不错,是言情小说。但是同样是言情小说,却有高下之分。亦舒的小说受欢迎的原因除了文笔的流畅自然之外,恐怕还是因为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都市生活的世态炎凉人情世故。也因此,师太的文章深得都市白领或言知识女性和学生妹的喜爱。

    我最早知道她是高中2年级吧,在安妮宝贝的散文里。后者也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大陆女作家。安妮说亦舒有三本小说写得极好——《喜宝》,《连环》,《人淡如菊》。于是我向往了一阵,不久便去买《喜宝》。读罢即为折服,四下向朋友推荐。读过的朋友都有深刻的感触和无限感慨。私以为这可以算是亦舒的颠峰之作。下次写篇长文专门讲述,呵呵。

    (基本上推荐亦舒的小说给别人都会获得成功,呵呵!)

    《我的前半生》据说写得十分幽默,这是我购买的动机。当然师太没有让我失望。本来辛酸平淡的一个离婚女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被作者妙笔生花,格外有趣。想想大陆同题材的作品,大都扳着脸讲道理或者费尽心机挤人眼泪,真是~~~不提。这本书很适合睡前轻松一下——它的主题还是很深刻的,只是写得幽默罢了。尤其是白天心情不好或者郁闷,可以通过它缓解一下。虽说最后女主人公又重新找到了幸福,不过过程还是很难。

    全书的主旨有一点很有用:结婚了不是进了保险箱,没有工作的主妇最危险。想来真是,现在工作对于女人,除了活口恐怕还有更多深层的意义——安全感,自我实现,自信等等。女生找工作时很青睐公务员,不一定要多么好的机关职务,就是喜欢那份安全感。不信在外企试试,一下结婚一下生子,就算再优秀也没有位子等着你——毕竟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华大地最最丰富的,乃是人力资源。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3):假如子君现在才离婚

这本书很早以前就看过,当年还是懵懂纯情少女,看了亦觉得很解气,哪怕33岁,家庭突然出现小三,还是可以在社会立足脚跟,做得一份有趣且有钱的职业,最后遇见一个优秀的男性。

最近又拿出来闲翻,看到几个数字很有趣。

子君离婚的时候,涓生为让她搬出去,提出,你找套房子,我给你现金。因此子君在美孚附近找了套600呎左右的房子(原文:都是些600,700呎的小房子),总价52万港币。折合约870元/呎。600呎实际只有56平方米,大概是9300元/平方米吧。

当时香港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大概是3000元,子君得唐晶伪造假6年工作的假简历后,在广告公司做普通文员,月薪4500元,2年之后,升至6000元。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吃不喝的话,子君2个月可以买一个平方米房子,一年6平方米,不出10年可以还清所有贷款。

这跟香港当时的状况是匹配的,见这篇文章,《我的前半生》出版于1982年,以这篇文章所述:1980年代初,世界经济衰退,港元贬值,爆发银行危机,并引发地产崩溃。至1981年地产高峰时期,购买一套400方尺的小型住宅所需花费,从1975年的普通收入市民的6年收入,增加至8年半的收入。400呎为年收入的8年半,子君600呎房子用了10年换清,当不算买得太亏。

但文中涓生首笔只给了30万,剩余22万,子君要向银行借贷,10年期,每月还4600,这笔账作者估计是算错了。22万的贷款,10年,每月4600,总共要还55万,这简直不是普通的高利贷了,还真不知道作者这数据来自何处。

猜想亦舒同学是不擅理财的吧,她这些年版税不少,但也没见她太有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