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卷一)》读后感(1):等不到的高潮
读完《权力的游戏》最后一章时,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立马合上书页,飞奔到宿舍开启电脑,登陆亚马逊,欲购下《列王的纷争》,但页面却扫兴地标注着“缺货”,失望之余,我隐约可以看到重庆出版社出版社加班加点印刷此系列的如火如荼,而负责人则正为自己买下版权的决定暗自欣喜,我相信,正如译者屈畅所言,随着HBO改编电视剧的大热,未来将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纪”。
许多书都是在同名影视剧上映之后才登上畅销书榜,但我却不是因为大热的HBO电视剧才对《冰火》产生的兴趣,我认识这本书的过程还有点机缘巧合:作为一个休闲魔兽世界玩家,我对副本和战场都不感冒,真正吸引我的是里面的背景历史和魔幻氛围,后来我了解到魔兽世界的MMRPG的游戏构架来自于上个世纪流行于欧美的桌上游戏:龙与地下城。为了增加这款桌上游戏的销量,发行公司雇了一批奇幻作家,让他们为这款桌上游戏构建一个背景故事,结果造就了文学成就极高的“龙枪”系列小说——有时商业并不一定会毁掉艺术,反而能促成佳作,不过这倒是题外话了。话说“龙枪”系列小说有很多本,我记得当时的百度百科的编辑里,错误地把《冰与火之歌》也列入了“龙枪”系列,那时正值重庆出版社出版此书,极其乌龙地,我就这样买下了这本《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
虽说这部小说的定位是“奇幻小说”,但我只在长城厉鬼袭击熊老和最后丹妮莉丝与小龙涅槃两处看到了“奇幻”的痕迹,魔幻在本书中大多都只存在月临冬城奶奶的故事里,乔治•马丁之所以没有大肆使用魔幻元素,是因为赞同托尔金的观点,认为魔幻元素只是调味料,不能当作主菜,用得恰当可以凸显奇幻氛围,滥用则会串味。在这片大陆,没有扭转乾坤的魔法,也没有没有各色纷繁的种族,只有残酷冰冷的权力的游戏,难怪此书的电视剧在北美上映后获得了一个别称:《ASongofKillandFuck》,贴切极了。在这个世界里,勇武的战士敌不过卖弄权术的大臣,宫廷内外危机四伏,手段永远比力量行之有效,善良的人总是为善良所害,无情的人物却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英雄屠龙战胜魔王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模板在马丁这全不管用,他之前重笔塑造的人物,在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总会让你有一种最后一秒救援的美好幻想,但马丁就是个残忍的侩子手,他一点情面也不讲,时辰一到,手起刀落,我们最后一点英雄不死的幻想也随之破灭。索幸的是,他花重笔描绘的,不止这一个人物。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他独具风格的写作视角了。
马丁在九十年代初转行当过编剧,这段经历在他小说风格的成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其“马赛克叙事”风格则在他的《冰与火之歌》中达到巅峰。通常来说,小说叙事有两种视角: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而马丁则采用微观的第一人称视角,每一小章都以不同人物的名字开头,以他的视角叙事;但宏观上,每个人的视角却拼凑成一幅壮丽的中世纪史诗,着实又是一种上帝视角。
为了使视角更多,而且视角与视角之间互不重叠,马丁借鉴了《指环王》分开“魔戒远征军”的方法,用各种方式将史塔克家族分割开来,让每一个人物都经历不同的故事,奈德•史塔克应劳勃国王之邀带着珊莎和艾丽娅南下君临担任首相;凯特琳夫人协助长子罗柏管理临冬城,小儿子布兰和瑞肯留在城中;私生子琼恩被发配到北境长城成为“守夜人”;这样一来,人物被迫分成三部分,多线叙事才变得更有意义。马丁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兰尼斯特家族的侏儒“小恶魔”提利昂,坦格利安的最后血脉丹妮莉丝,加起来一共九个视角。至于马丁所谓的“马赛克叙事”,可以理解为马丁用每个人的视角来构建世界,但个人的视角是有限的,只选用9个人的视角,就意味着还有其它的视角隐藏在文字背后,并未为读者所见,就像一个个被遮起来的马赛克方块一样;但我更倾向于这样理解,这段史诗是由每一个小人物或大人物共同谱写的,就像一幅画是由无数个马赛克组成的。
作为一名好莱坞的优秀编剧,马丁一定知道,高潮戏之后必然是过场戏的原则,他也一定谙熟希区柯克的悬疑制造手法,所以,这个狡猾的老家伙在每一章我们以为高潮快到了的时候都猛然掐断叙事,镜头一晃又切到别处去了,让我等观众心中直痒痒。电视剧为了留住观众,每集也经常在高潮要到了的时候戛然而止,仿佛算好一般,但电视剧的高潮至少会在下一集出现,而马丁简直就是反高潮,换做是别的作家一定大肆渲染的地方他却避开不写,只是用其他剧中人的谈话一笔带过。但马丁就是这么神奇,“过程已经够抓人了,何必马上揭示结果让读者满足呢?”他肯定是这样想的。
前段察觉马丁在有意分开人物,促成多线叙事,所以我预感最后一幕,那9条线定会汇合到一起,形成最后的大高潮。后来,就没有后来了......这几条线不但没汇聚到一起,反而衍生出了更多条线:史塔克被杀、珊莎被软禁、艾丽娅流落街头、凯瑟琳离开临冬城绑架提利昂、罗柏带兵南下三叉戟河迎战兰尼斯特。直到最后一章,我也没迎来一个像样的高潮。
尾幕,丹妮莉丝惊艳地同三只小龙一起火中涅槃,全书也走到了尽头,这一次,马丁极尽吊胃口之能事,下个镜头直接切到第二季里去了。
By世界人
《冰与火之歌(卷一)》读后感(2):[资料]远古的历史(从世界之初到征服战争)
1,本文译自冰与火之歌的网站,采用了谭光磊先生的译本的译名,内文未删减,但有部分扩充以利说明。
2,译名表和地图可能在后来发出。
3,由于小说至今未完,作者还留有很多秘密和伏笔,所以尚有一些不明之处。
远古的历史(从世界之初到征服战争)
译者CCXX=屈畅
在世界之初,没有记载的年代,在维斯特洛被称为黎明之纪元。在这个不知多少世纪的纪元中,维斯特洛大陆上居住着森林之子,除了巨人族,他们一直单独居住在维斯特洛。他们崇拜着森林,溪流和岩石的神,但神的名字从不为人所知。
没有人知道森林之子在维斯特洛单独生活了多久,或他们从那里来。我们只知道,在12,000年前,他们第一次接触了外来民族,这些入侵者就是我们所称的“先民”。
先民通过连接维斯特洛和东方大陆的陆桥来到了现在的冬恩。森林之子为了阻止入侵,粉碎了陆桥,造成了冬恩的断臂角和石阶群岛,但是仍旧徒劳。先民带来了青铜器、巨大的皮革盾牌和第一批马。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神,不过最后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神而信仰了森林之子的神(除了铁群岛,那儿的人们自行信仰“淹神”)。但是在最初,随着先民们烧掉神木扩展领地,森林之子却为了他们被砍掉的鱼梁神木而与先民战斗。那时先民变本加厉的进行着砍伐,他们害怕森林之子可以通过雕刻在树上的眼睛来窥探他们。
在若干世纪的战争后,先民们占了上风,他们和森林之子订立了“盟誓”(我们猜测是在10,000年以前,大约与卡林湾升起同时)。“盟誓”订立之地是千面屿,在那儿每棵鱼梁神木都被刻上了人面,并且被绿人守卫着,以见证“盟誓”。“盟誓”带来了先民和森林之子4,000年的友谊,直到英雄之纪元代替了黎明之纪元,那些有名的传奇人物“机灵的”兰尼、“筑城者”布兰登出现为止。和约把海岸、平原、山脉、草地和沼泽都给了先民。作为回报,森林之子得到了丛林,和永不砍伐鱼梁神木的承诺。
“盟誓”甚至在8,000年前的“长夜”中依旧牢固。在这个时代,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都是冬夜,恐怖的寒冷无处不在。异鬼从极北方袭来几乎杀掉了七大王国里的每一个人。“长夜”终结于黎明之战,守夜人军团建立并击溃了异鬼。在此之后,长城建立了,传说长城的建立得到了巨人族和传奇的“筑城者”布兰登的帮助。传说还认为是“筑城者”布兰登给予了守夜人“布兰登的馈赠”,这片从长城向南25里格的土地,不过现代学士们争论说是另一位布兰登所为。
谈到“长夜”和守夜人的建立就必然涉及史塔克家族,“筑城者”布兰登正是其中的一员(甚至可能是史塔克家族的建立者)。传说临冬城有10,000年的历史,但是正如维斯特洛早期历史的简略一样,我们只能大概认为临冬城的建立与史塔克家族建立几乎同时。在几千年里史塔克家族是毫无争议的北境之王,但是他们的主要对手恐怖堡的波顿家族直到1,000多年前才肯屈膝。
在守夜人千年的历程中,最著名的事件发生在第十三代司令官之时,所有有关他的名字的记载均已被毁,有关他我们唯一所知的称号是“夜之王”。他和一个诡异、苍白的“僵尸似的女子”同床后宣布自己称王并封那名女子为王后。他用巫术奴役了他的守夜人兄弟,干下了许多恐怖的勾当。他这样统治了十三年直到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和塞外之王(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