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的意思是:如果。“若到江南赶上春”的意思是: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这句诗出自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该词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缺月挂疏桐”“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
鲍浩然:生平未详。据词意推断,当是浙东人。
之:往,赴。
浙东:北宋两浙路的东半部分。唐为浙江东道,简称“浙东”。此处沿用旧称,约相当于今浙江东部地区。
眼波横:形容眼神如横流的水波。
眉峰聚:形容眉尖如山峰一样聚蹙。
欲问:想问。
行人:远行的人。
那边:哪边。
“眉眼”句:指江南山清水秀的地方。盈盈:形容女性的美好神态。取喻与上文统一,赞美浙东山水的妩媚。
才始:刚刚,方才。
江南:宋时有江南东路,辖有今长江以南,西自江西九江,东至江苏南京的一段区域。一作“江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翻译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王观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从客途返家(也可能是去探望在浙东的爱姬)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词人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写下这首送别词,衷心祝福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简介
王观,字通叟。高邮(今属江苏)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官大理寺丞,知江都县,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词》,今赵万里、刘毓盘各有辑本。又,《历代诗余》作如皋人,元祐二年(1087)进士,以赋应制词被斥,因自号逐客。词存二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