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均由银行负责
很多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并不了解,其实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并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除了自营还有代销。在代销的产品当中,投连险和基金大多是非保本的理财产品,如果买到了银行代销的股票型基金,波动就会更大。
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应当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类型,确认购买协议当中的产品发行方是银行、基金公司还是线下的财富公司,并且在申购时要确认资金不是转向了个人账户或与合同不符的第三方公司账户。
误区二:盲目相信推销人员的说辞在民生银行的假理财事件中,投资者如果不盲目信任银行的推销人员,能够详细的了解产品类型,确认好投资时的资金流向,就不会承担如此大的损失风险。在该事件当中,银行工作人员的极力推荐、口头担保对投资者的判断起到了较大的干扰作用,很多投资者被“保本保息”这样的承诺吸引入局。
实际上,按照银监会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相关规定,明确要求银行在进行理财产品销售时不得有“保本保收益”等刚性兑付的介绍,投资者在正规的理财合产品同当中也不会找到明确保本保息的字样。在购买任何类型的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都要对相应的风险进行了解,不要轻信任何推销人员的口头承诺。
误区三:轻信线下投资 对互联网理财抱有成见 很多投资者往往更对线下理财有种盲目的信任,认为与推销人员沟通过,并且拿到了纸质合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而忽略了其中隐藏的风险。反观互联网理财,从空间上最大程度的隔离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将产品类型、预期收益、保障措施等等做了明显的提示。因此投资者无需对互联网渠道抱有成见,关键还是要厘清产品属性及其风险。例如互联网理财最早兴起的余额类理财产品,是属于货币基金类型,其收益略高于普通储蓄,风险较小也投资期限也十分灵活。而近些年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的P2P理财,是属于网络借贷类型的产品,门槛极低但收益相对较高,风险更多的存在于网贷平台本身的综合实力和保障措施上面。
在P2P的平台甄选方面,业界有一些第三方机构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例如专注在P2P垂直领域的第三方理财服务平台风车理财,通过其独创的FRAS风险评估体系对平台进行背景实力、风控体系、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运营能力和IT技术等6大角度、32个维度、100多个评估点的考察,并对入驻平台给出了相应的评级以及评级简报。
不仅能够为投资者全面真实的展示平台在风险控制能力、保障措施、合规性等方面的信息,也过滤掉了存在较大风险的B级以下平台。在这种第三方平台的辅助下去做互联网理财投资,实际上的理财风险也是相对可控的。